
最新动态
2025年4月19日上午9时,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跑。此次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吸引了宇树科技、优必选、乐聚机器人等21支顶尖团队参赛,参赛机器人需全程自主完成21.0975公里赛程,并实时处理路面突发障碍、天气变化及能源管理等多重挑战。然而,开赛仅1小时后,因突发强对流天气导致多台机器人导航系统异常,部分设备因雷暴干扰陷入瘫痪,最终仅有7台机器人完赛。组委会宣布将成立技术审查组,排查系统漏洞并优化应急预案。
【如果我能重启这一天】
我睁开眼时,耳边是暴雨击打玻璃的闷响。手机屏幕显示:2025年4月19日,7:30——这是我第三次重生回这一天。
第一次,我作为宇树科技的首席工程师,亲眼看着团队耗时三年研发的“追风者-7”在赛道上因能源模块过载自燃,火光吞噬了所有希望。第二次,我提前加固了散热系统,却在临近终点时遭遇雷暴,电磁脉冲让AI核心数据链彻底崩溃。而现在,我站在实验室的监控屏前,指尖深深掐入掌心。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像一道道未解的代码。
“李工,气象台更新预警了,雷暴会提前半小时抵达。”助理小陈的声音发颤。我盯着实时数据流,记忆如刀锋般切割——前两次的失败,皆因忽略了一个致命细节:赛事主控系统采用的开放式物联网协议,早已被境外黑客组织“暗影矩阵”锁定。他们的攻击并非直接入侵,而是通过伪造气象数据诱使机器人超频运行,最终引发硬件损毁。
“启动‘方舟计划’。”我按下通讯器,嗓音冷硬如铁。这是重生后我暗中筹备的预案:将全部机器人的核心算法迁移至分布式区块链节点,并在能源舱加装石墨烯屏蔽层。小陈愕然抬头:“可组委会规定必须使用统一的主控平台……”
“规定?”我冷笑一声,扯下胸口的参赛证,“如果他们连系统漏洞都查不出来,规则就是废纸。”
9:00,发令枪响。21台机器人如银灰色潮水涌向赛道。雨幕中,我盯着“追风者-7”传回的实时画面——它的视觉传感器捕捉到路面积水反光中隐藏的异常频闪,那是伪造的GPS定位信号。前一世,我们误判为天气干扰,而此刻,AI瞬间启动反制协议,自动切换至量子加密信道。
10:17,雷暴如期而至。公共频道炸开一片警报,6台机器人相继失控撞向护栏。但“追风者-7”的能源曲线平稳如常,石墨烯屏障将电磁干扰降至趋近于零。11:23,它率先冲过终点,机械臂高举终点点火装置,焰光穿透雨帘,如同一道淬火的预言。
当晚,组委会宣布调查结果:主控系统存在未公开的后门漏洞,疑似与近期多起工业间谍案关联。而我的终端收到一条匿名讯息:“你很幸运,但游戏还没结束。”
我删掉信息,望向窗外。霓虹淹没的城市深处,科技与阴谋的缠斗永不落幕。但至少这一局,我篡改了结局。
注:除第一段内容,为虚构内容,请仔细甄别。